吕志华—香港股灾启示(4)

荒谬的「特别征费」

如果有人和你说,汇丰银行蚀了本,要长江实业所有股东赔钱,分担他们的损失,因为这两间都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你一定会大骂这个人黐线,天下间哪有这样不公平的事?

事实上,香港就的确有这样不公平的事存在,而且存在了好几年!

八七年十月股灾之后,香港期货交易所出现危机,港府为了挽救期交所,竟然想出一条极荒谬的计策:凡证券交易均要加征一项「特别征费」,用以弥补期交所在这次股灾所出现的损失。

虽然这「特别征费」只是抽垠每次交易金额的0.03%,数字微不足道;然而这不是所涉的金额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期货交易所与证券交易所是二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为甚么期交所出了事要把责任和损失转嫁在股票投资者身上?此理若是说得通,那么将来万一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出了事,损失又是否由股票投资者承担?反过来说,为甚么香港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又不必承担期交所的损失?哪一位政府高官能够合理解释我所提出的问题,我愿意把今后所有的润笔费和版税捐给香港政府库房,终身免费为港府效劳!

我真的有点担心将来有朝一日,深圳股市出了事,风险全由香港股市的投资者负担!因为已有先例可援,香港股市设资者义无反悔也!

荒谬的港府,荒谬的财帛高官,编出绝代荒谬的闹剧!!

信者得「咎」

「上市公司主席的话是否值得相信?」是一个很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问题。

大股东欺骗小股东的事件屡见不鲜,早年前「隆辉电子」就是一例,大股东这边厢招待基金经理和分析员参观工厂和推荐自己的股票,那边厢在市场不计价沽售,可怜小股民甚至是基金经理,均成为「火棒接班人」。

在八一、八二年间,本港的上市公司更出现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当时许多公司乘看股市狂潮上市套现,在招股书内照例预测盈利、派息如何,不知道是否董事局眼光失误,不少公司的预测数字从未兑现,甚至实际惜况与预测南辕北辙,大相径庭,但上市公司主席不必为自己的话作出任何责任性的承担,只有小股民为他们失准的眼光,错误的言语而付上了金钱上的代价!

还有更稀奇古怪的事,竟是公司在面临清盘和财政困难之前,还可以大派红股和派息!「百宁顺」公司在公司严重亏蚀下不派利息却大派红股,结果所有股东买回来一堆废纸,得到更多的废纸。

另一个更典型的事例,是「嘉年地产」在被清盘的前一年,竟然仍可以派发一角八仙的股息,使当年的股息增长率高达二成以上。这做法令到许多财经专栏作者以基本角度分析该股时,对该股推崇备至,认为是一只不可多得的高息股(殖息率曾高逾十八厘)!

实在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该股一直刻意制造派高息而又作风稳健的形象,当然谁人也意料不到该公司竟然拿出数以亿元计的现金,来制造这一个假局!甚至公司董事局在报告书中,仍然例行公事地对公司前景乐观一番。直到最后关头,公司的真正处境才向外界公布;那些有「股海明灯」作用的股评家,翻开一份年报里所披露的有限资料搬字过纸,董事局表示乐初也就紧随乐观,于小股民又有何帮助?当东窗事发时,小股民也就难以自保了。

「海外信托」以及「工商银行」的教训更是沉痛,银行一向与人作风稳健以及诚实可靠的感觉,该二间银行每年向公众披露财政状况的年报,都是那么的健全可靠,董事局从来也没向股东透露过公司运作以及财政上出过甚么乱子,偏偏稳健安全的银行就在一夜之间清盘,小投资者只有等待宣判死刑的机会,却无招架的能力。

大部分招股书以及年报中,董事局的预测都是「如无不可逆料的情况出现」,公司会有盈利若干,派息多少。不少人就草率地把这些资料作为分析的蓝本,可惜世事往往出现不可逆料的情况」,结果这些预测便不能够兑现了。八一年的跌市中,类似事情俯拾皆是。

然而最要命的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经常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扯谎,这边厢才辟谣说短期不会集资,劝喻小股民勿轻信谣言,那边厢却是密锣紧鼓计划集资行动。大股东视小股民如白痴傻子,小股民一次又一次被愚弄,难怪有一份杂志的专栏作者愤而疾书一文,题为──「上市公司主席的话,信者得『咎』」矣!

好一句信者得「咎」,实在可圈可点!

大股东的话可信吗?

上市公司主席的话是否值得相信?基于法律上的责任,不能指名道姓作出翔实的报道,然而以下所说的几个例子都是确曾发生过的。

一记者专访一间年来上市的公司,访问间当然忘不了问问「贴士」,上市公司主席力荐他买入自己的股票,并肯定地说可升到五元,较当时市价高出一倍。记者心中窃喜,以为自己得消息之先,于是马上在市场买入该股,还告知其它友好。买入后不到一个星期上该公司突然宣布供股,该股股价应声急跌,那名记者应验了信者得「咎」这句话了。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与一间上市的蚊型公司主席十分稔熟,该公司主席怂恿她买入自己的股票,并口出狂言,说低于她的买入价时,将会悉数购回她所得的股份。她听后确是心动,不假思索便购入该股,而且还犯了每一个投资者共有的通病──把消息传了开去。可惜买入后股价迟迟不升,其后更宣布以底价批股,该股股价会有甚么反应答案大家应该知道。这位朋友较为幸连,公司主席真的履行诺言,收回她的股票,但她的朋友就没这么好彩了。

这些害人的手法还算是有点良心,最要命的是某些上市公司主席丧尽天良,在公司出问题之前还亲自宣传,叫他人买入自己的股票,受害的小股民却是投诉无门,有冤无路诉。对方既无白纸黑字,只怪自己耳朵太灵,听到太多所谓消息,徒呼奈何!

究竟上市公司主席是否要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直到现在我还搞不清楚!

股灾前过户奇景

股市壮旺,虽然能够令到所有投资者的表面财富增加,经纪行生意兴旺,带来其它的问题可也不少,除了积压交收没法清理之外,过户的时间也是另一个极之严重的问题。

犹记得八七年股灾前,由于股票流转量大,因此有大量股票必须转名,从旧股东名字转为新股东名字,这工作乃由股份过户及发记处负责办理。当时这些公司由于缺乏经验应付突如其来的大量过户,加上截止过户日期的时间不会更改,因此当某只股票截止过户前一天,过户处门前便大排长龙了。在众过户处之中,以合和三楼的「标准证券凳记有限公司」最为人所诟病,该公司当年处理过户的「窗口」甚少,但处理过户的上市股票却是极多,结果长期公司门口「其门如市」,排队等候过户的人龙曾试过从该公司门口沿楼悌排上去九楼的停车场,那时候财经报章甚至有新闻报道此事,图文并茨,亦可谓香港之怪现象了。

曾经试过这样的真人真事。笔者一位友人中午在合和中心午膳后说排队过户,直到晚上八时仍不回家,踪影全无连电话也没一个,其家人大惊,未知是否发生意外。当时并没有「大哥大」电话,根本没法联络。后来该人回家与家人称因过户排队,不敢离开人龙,在下午超过七个钟头的时间,滴水不沾洗手间也没去,就是为了几张股票的转名!

简直是虐待!

过户处效率低

股市上升,交投也随之而旺盛,虽然本港经历过多次大牛市,但每一次都是遇上相同的问题不能够解决,除了积压交收之外,股票过户也是一个颇严重的问题。

一般来说,股票过户都要三个星期的时间,才可以取回新股票,三个星期在投资市场里,可能会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改变。

无独有偶,香港几次大跌市都发生在「过户季节」期间,由于本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以三月三十一日止为财政年度,所以业续公布期大多是每年的九、十月和三、四月。七六年的跌市就在三月中发生,八七年的跌市在十月份出现,当年许多投资者在这段期间刚巧把股票过户,结果未能在跌市展现初期时将之沽出,当股票过完户后,股价已是跌至面目全非了。

其实,股票无论派息抑或送红股,市场都会作出调整,所以,资深的投资者都不会理会这些数字游戏,不会把股票「入笼」,以免市场倏起急变时被杀个措手不及。

在股票最旺盛时,有些过户处甚至不能够依时替客户办妥过户手续,我就曾经遇过这事情。事情发生在八七年九月下旬,当时有一只股票截止过户,六个星期的过户时间,取回股票的日期为十月十九日,当日不幸遇上了大跌市,我前往该过户处取回股票时,该公司职员竟然说因近来过户工作繁重,未能够在六个星期发给新股票。她还表示该公司只是说三个星期以后方能取到新股票,而不是隔了三个星期便一定可以取回股票。最后她提醒我来取股票前,最好先致电查询,以免白走一趟,当然也不想麻烦了她们。

这件事我并没有追究下去,所以至今仍不知道因为拖延发新股票给股东而累至他们蚀本,这责任该是谁人负责?

延长交易时间

股市上市上交投亦随之而增加,股市愈升上父投也就愈大上交投壮旺,经纪行老板自然眉开眼笑,八七年开通宵的情景,想不到五年之后历史竟可以重演。

股市壮旺,虽然令有关行业收入增加,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可也不少,在开市时间内没法完成买卖工作就是问题之一。过去当股市交投壮旺时,联交所就会减少交易时间,好让经纪与经纪之间有时间清理积压的大量工作,相信大家仍然记得香港有一段颇长的时间,逢周六下午休市吧?后来由于市场大跌,经纪行生意淡薄,于是乎周六下午又再恢复交易。这一次联交所竟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市场交投量大,所以延长交易时间,把早上一贯十二点半休市延至十二点四十五分,而下午亦延长十五分钟至三点四十五分方才收市,每日所有股票从业员要多做半个钟头工作。

究竟是缩减交易时间可以减轻市场突然兴旺的工作负担?抑或延长交易时间可以达到这目的?相信有待事实才可以告诉我们。不过,直觉上认为,交易时间愈长,成交量应该愈大,而成交之后的「后勤」工作也就愈多。这只会使经纪行的工作负担愈重,形成的问题可能愈大。假如只是延长出市人员在交易完成后的计算机输入成交时间,可能才是对问题有积极性的解决方法。  (编者按:其后联交所顺从民意,已把交易时间恢复正常。)

交易时间一改再改

七三年股市升势如火如荼之际,其实当时港府也曾实施过一些措施来冷却市场炽热的投资情绪的。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缩减股市的交易时间。

七三年三月七日,香港财政司接见四会主席,指示他们把周三上半天的交易时间取销,一星期后生效。或许大家不知道,原来当时股市过于炽热,交易时间已一减再减,减至每天只有上午开市,而下午休市的了。换言之,新措施实施之后,每星期仅有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四个上午时间,由十点至十二点四十五分这段时间内可以买卖股票而已!

再说点历史给大家听听。原来香港股市的交易时间是经常更改的。远在六十年代,当时只有一个「香港会」,股市交投淡薄,那时侯交易时间每天为早上十时至中午十二时,下午二时半至四时,周六全日休息,周日下午休息,周三下午也是休息,全周共有十八小时交易。及至「远东会」的成立,交易时间则改为每日早上十时至十二时半,下午二时半至五时,而星期三下午不休息,周六上午仍有二小时交易。

其后,由于股市不断上升,交投量愈来愈大,股市的交易时间便愈来愈少,一方面希望藉此压抑过热的投资狂热,其实最重要还是希望腾出更多的时间清理经纪行积压的交收工作。后来股市大跌,经纪行交投淡薄,生意难做,于是又再恢复正常的交易时间了。

这一次联交所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成交壮旺时,交易时间不减反增,这也说是香港股市一次历史性革新矣!

买股票被踩死

端的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排队买股票被踩死的新闲你听过未?这件事竟然会发生,而且还是发生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可说是千古奇闻。

事件发生在九二年五月五日的深圳。深圳股票不断上升,万人空巷排队买股票,已是见怪不怪的事,当日深圳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门口,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婆婆因为年纪老迈,捱不住长时间轮候的体力消耗而昏迷倒地,竟被后面疯狂抢购股票的人群践踏至死。应验了中国古老的一句谚语所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每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同样有这些不可理喻的怪事发生,例如早几年前,台湾股票疯狂上升,加权指数从一千点升至一万二千点,当时台湾人如痴如醉,据说当时在证券公司里做一名文件传递员,薪水就较一名大学生好几倍。不少主妇因为炒股票,无暇照顾儿童,股票公司还要附设托儿所!股民要看见股市天天上升,当股价下跌,买入的股票损失时,就跑上街头示威游行。这些新闻我们现在听见觉得好笑,认为他们无知,但七三年时香港人又是怎样的情形?

当时人人都说「鱼翅漱口」,人人都以为股市只会升,不会跌,于是辞去自己的工作不做,就像今日深圳股民一样,天天在交易所望看价位过日子,把交易所围得水泄不通。结果政府要出动消防员救火,救息股民发达的欲火,引用消防条例驱散围观股价的人群!

非理性行为

股市狂升,不少投资者迹近疯狂,股市大跌,投资者那就更加疯狂,较早前我写过深圳股市排队买股票而踩死人的奇闻,这一次我要写的是股市跌下来时的怪事。

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港股大跌1,120点,当晚四十三间期货经纪公司代表到布政署请愿,要求政府协助解决因客户没法增加按金而导致财政困难。

因股市下跌而示威,台湾投资者要数第一。早几年台湾股市不断涨升,而且由于市场刚开放,加上闲资太多,故当地的投资者以为股市永远有升没跌,股市升到极不合理的水平仍盲目追捧,股市下跌就示威抗议。当时有路边社消息说当地有些黑社会头子威胁上市公司老板,要他们令到股价回升,否则就会对他们不客气。这些传言假若是真,台湾的黑社会也未免太天真无邪了。

至于其它国家投资者对跌市又有甚么激烈反应?八七年十月爆发股灾之后,美国迈亚美一名男子早上步入美林证券经纪行,一言不发地从公文包里探出手枪连开二枪,击毙该公司一名职员,另一名则身受重伤,该男子然后吞枪自杀。相较之下,香港的投资者可能是见惯大场面,显然理性得多了。

一九二九年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情形又是怎样?我们且重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盖布烈夫在他的一本着作《不确定的年代》中,对当时华尔街股市雪崩的描述──

「当天早上,交易所内人头涌涌,水泄不通,一阵阵没法抑制、歇斯底里的拋售疯狂出现,市场没法应付这恐慌的情形,行情指示器的操作没法赶得上股价狂泻的速度。全国都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甚么事,只知道自己完了,一切可能都很快完了。他们卖出自己的股票,也被别人出卖。证券交易所内一片混乱,喧哗之声震耳欲聋,华尔冲外万头钻动,也许资本主义快要灭亡了。」

「一个工人在高台上工作,人群以为他想自杀,于是很不耐烦地催他快点跳下来。……」

B股风波

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怡和控股有限公司业绩公布之时,宣布以送红股方式,每一股怡和普通股送四股面值二角的B股,B股相等于现行面值三元普通股的十分之一,发行股份共十六亿五千多万股。

正当投资界人土对怡和此举议论纷纷之际,四天后(三月三十一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送股及拆细后也急不及待地宣布再两股送一B股。翌日,爱美高申请停牌,据市场消息透露,爱美高正准备将现时股份合并,然后再向股东以红股方式发行B股。此外,消息说还有至少三十间上市公司计划发行B股。

短短几日间,B股像传染病般在股市蔓延,迫使联合交易所和证券监理处不得不就B股问题制订对策,除怡和、长实与和黄三家公司外,暂不再受理其它上市公司有关的申请。其实,B股已非新玩意,远在七三年本港股市第一次狂潮时,已有B股的存在,而会德丰主席马登就是B股的始作俑者!现在怡和「旧戏新做」,竟然如此「叫座」,引起各界强烈的反应,原因何在?在了解其中原因之前,让我们先了解发行B股的动机和对大股东的好处。

正常来说,上市公司只有普通股,让该公司于普通股以外发行另一种面值不同但投票权相等的新股票,我们习惯上将之称为B股,而原有的普通股称为A股。

通常B股的面值仅是普通股的十分之一,但却享有和A股同等的投票权及按比例之同等其他权益,这就是B股最大的优点。发行B股后,大股东只要持有足够数量的B股,就可以绝对有效地控制一间公司,所需的资金则因B股的面值减少而下降。至于大股东发行B股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二点:

一、公司可能会发行新股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或收购行动。假如一家公司大股东不愿意拿出资金或以其它的融资方法进行收购,而是利用大量发行新股膨胀公司业务,虽然他所持的股票数量不变,但相对来说,所占总发行股的百分比已是相应下降,当下降到对公司的控制权亦不稳时,即可用发行B股的方法重新巩固控制权。长江实业在发表配送B股的通告中,曾清楚扼要地提出这一点:「发行B股乃为确保本公司控制权延续性长远策略之一部分,亦为本公司管理阶层发展及规划业务增长提供一个稳定之环境。同时,此项B股之发行,使本公司于未来之扩展与收购行动中拥有更大之灵活性,在控制权之结构方面亦无后顾之忧。」

「控制权之结构方面无后顾之忧」,应该是大股东乐意发行B股的主要原因。

二、不愿意持有普通股,但又希望继续控制名下公司。由于B股的面值仅是普通股的十分之一,有了B股后,公司大股东可以安心地大量拋售A股而同时又可以继续紧握公司控制权。此外,B股亦可以利便大股东用更少的资金控制更大的企业集团。

由于当时中英谈判香港前途之后不久,许多人都不能接受香港九七年后回归中国的事实,但他们又不想失去香港这投资乐园,在这情况下,遂做好一切安全措施,例如把公司注册地点迁往百慕达就是其中方法之一,至于发行B股的主意虽佳,可惜跟风者众,使联交所不接受怡和发行B股的申请,B股风波才告一段落。

庄家故事

相信在股市中征战的人,无人不认识「庄家」这名词,赌场中庄家可解释作「当家作主」的人,做庄的就要接受其它人的赌注买大买小都要接受。股市中的庄家情形则有点不同,而外国与香港的庄家也有些分别。

在香港,一般人对庄家这二个字的解释是「操纵股价上落的人」,在一场零和游戏中,做庄的赢那就是闲家输,所以许多人对庄家的印象都不太好,认为他们是利用股价上落赚小投资者的钱的人。

其实,外国的庄家并非这样,而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由于股市不是对敲市场,因此当股市大幅波动时,市场可能完全没有对手,庄家这时候就扮演对手的角色,投资者要沽货他们便买入;投资者要买入时,他们就沽出。也许我们可以说,庄冢主要是用作维持市场秩序,令该只股票不会一面倒只是上升或下跌。

然而、香港股市绝大部分的庄家都是炒家,他们做庄推高股价是为了赚钱,或是达到一些如批股供股之目的。有些贪图小利的小投资者就是喜欢跟随着庄家搵食,听到市场传言某某庄家炒高某股,于是不理三七二十一追入,希望可以搭搭顺风车也!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个关于庄家的笑话,是一位出市代表告诉我的。话说八一年股市大跌时,有一只「跌市奇葩」的股票,非但股价不跌,甚至逆市而升。该股牌下有一名庄家能力挽狂澜于不倒,膊头十分够力,所以当庄家出现时,该股自动回升。当时四会尚未合一,股票买卖在交易所里要「写大字报」,左边为买家右边则是沽家,有一次该庄家站错了位置,该股马上跌了八个价位,站回左边时立即升回原价,又有一次庄家人有三急去厕所,该股迅即滑下,如厕回来价位才回复原状。你说是不是股海天方夜谭?

政府忠告市民:「切勿炒股」

七三年的股市狂潮,相信许多人都不知道原来香港政府在大跌市出现之前,曾做过许多救亡措施的。

七二年开始,股市开始弥漫炒风,因此当年年底政府新闻处编印了一本《购买股票须知》的小册子,免费派送给市民阅读,劝告市民了解清楚然后才可投资,切勿视投资如赌博。

《购买股票须知》的内容,据当年《华侨日报》一个专栏的记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劝告投资者,在购买股票之前,应先问自己能否抵受金钱损失的痛苦,如果不能的话,还是选择一个免受风险的储蓄方法,把金钱放进银行收息好了。因为购买股票有一定的风险,与赌博一样,除非可以忍受损失,否则切勿投注。

二、近年来本港与世界各地的股票价格虽有上升的趋势,但有时也有下跌。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保证股票价位连续不断上升的,所以在交易所买入股票时,心理上必须准备将来脱售时会遭受损失才可。要绝对不受任何损失唯一的方法,就是完全不买股票。

三、没有人可以准确地说出一家公司的股票,在某一时间究竟基本上应值多少,因为股价受很多因素影响。虽然如此,我们若把该公司的资产价值以发行股价除之,然后加上每股估计可得利润和估计的派息,也可以粗略计算出这只股票的价值。可是我们必须紧记,虽然一家公司过往的盈利纪录对于估计股价相当有用,但却未必是将来营业利益额可靠的根据,所以我们也应该观看股票的市价盈利率和周息率,以及盈利率为股票的若干倍,然后把这些数字与性质大约相同的别家公司作一比较,便可知其梗概。

四、信誉昭著,历史悠久,而盈利纪录良好的公司所发行的股票,通常都较其它的股票为可靠。这些公司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和业务范围广泛的商行,它们大都管理完善,规模也比一般公司庞大,虽然规模大并非一定表示经营得法,但总比规模小的公司更胜一筹。

该小册子还指出:「除非你可以忍受损失,否则切勿『投注』。」另外还说:「要绝对不受任何损失唯一的方法,就是不买股票。」

这《购买股票须知》小册子的内容,用诸今天不是一样的正确吗?

政府拟定措施冷却炒风

七二年港府除了印制小册子提醒小股民炒卖股票的风险之外,还作出其它多方面的收紧措施,希望能够冷却市场炒风。

由于当年上市条例宽松,不少质素低劣的股票均可以上市,形成市场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有鉴于此,财政司宣布七三年三月二日开始,凡公开售股公司,最少拥有实收股本五千万,至于配售的股票则最少要有二千万,凡发售或配售,其资本应为已缴足股本者。除了修订公司法加强监管新公司上市之外,财政司夏鼎基还拟定「证券法案」,希望把交易所以及证券商也纳入监管之中。

七三年三月七日,财政司更接见了四间交易所的主席,指示他们把周三上午的半天交易时间也取销,下周生效。减少股市交易时间是希望能够阻止散户疯狂入市炒卖,不过此举却令到四会主席和经纪行大表不满,然而新的交易时间尚未实施,股市就开始崩泻下来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