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至于人们为什么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是因为与其他的资产形式相比,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是因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厂商都需要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由交易动机所引发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虽然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总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诸如支付习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的制度性因素,因而在短期内可以看成是稳定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利率对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影响较小,可以把交易需求看成是收入的函数而忽略利率的影响。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虽然个人和企业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不同,从而对满足预防动机需要的货币数量有所不同,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货币的预防需求与收入密切相关。因而由预防动机引发的货币需求量也被认为是收入的函数,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都被认为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把两种货币需求合起来用L1表示,用Y表示收入,这种函数关系可写成:L1 = L1(Y)。这个函数所强调的是交易货币需求(包括预防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它同利率无关。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息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会受到持币成本的影响,也就是会受到利息率高低的影响。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较低的利率对应着一个较大的投机货币需求量,较高的利率则对应着一个较小的货币需求量。用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息率,则上述函数关系可表示为:L2 = L2(r)。
综上所述,货币的总需求可以表述为:Md = L1+L2 = L1(Y)+L2(r)。